为什么这位南京的老师坚决反对“孩子发音不清等一等就好”的说法
“我们家孩子年龄还小,现在说不清不代表以后说不清,再等等。”
“什么语言问题啊,又不严重,等孩子长大不就自己恢复了?”
“等等吧,万一自己就能恢复呢。”
等一等,再等等,面对孩子层出不穷的语言问题,我们总是能听见这样的言论,好像只要我们的脚步停下来,语言问题就会自己消失一样。
但是,语言问题真的会自己消失吗?
南京中心的刘老师表示坚决反对,在她看来,语言问题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相反,更多的问题会随着时间的“发酵”而越来越多,影响着孩子的方方面面。
语言问题需要等一等吗?
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其实一直存在,直到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指出,任何语言问题的延迟干预都可能给儿童的语言造成长期而严重的伤害。
在婴幼儿期和幼儿期,大脑处于高度塑造的阶段,这意味着儿童拥有巨大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如果在这个关键时期,语言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干预,那么就可能错过最佳时机来帮助儿童改善其语言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问题会逐渐根深蒂固,难以纠正,甚至会给儿童的语言造成各种伤害:
首先,语言是学习的基础,对于阅读、写作、思维和解决问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儿童的语言发展受到阻碍,他们可能会在社交方面遇到困难,甚至可能会导致学业成绩下降、自尊心受损以及社交隔离等问题。
其次,语言问题的延迟干预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语言困难会对儿童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产生压力和困扰,他们可能感到自卑、挫败和沮丧,因为他们无法像其他同龄人一样自如地表达自己。这可能导致情绪问题、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进而影响其整体生活质量。
真实案例:等了三年,结局令父母追悔莫及!
2020年,因为疫情居家上班的莫女士在和儿子一起玩闹的时候偶然间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孩子有时候说话说不清楚,好像嘴巴里面有什么东西一样。但她检查后却并未发现有异物,孩子也没有什么不适感。
后来,疫情得到控制,莫女士带孩子到医院做了一个全面的检查,结果显示为“功能性构音障碍”,也就是俗称的“大舌头”。医生解释说,孩子的语言问题目前并不算严重,平时注意语言引导,有机会的话上一段时间语言课就能得到恢复。
按理说一般人对医生的建议就算不会立即采纳也会多咨询几次,毕竟孩子确实发生语言问题了,了解了解具体情况也很有必要。
但莫女士和她的家人却选择了“等一等”,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是家里的老人和莫女士都认为孩子的年龄比较小,语言还处于发育期,所以只要等孩子再大一些上了学就能得到恢复。
这一等就是三年,莫女士的孩子都已经从幼儿园毕业,今年正式踏入一年级的大门。然而,在这三年里孩子的语言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改善,相反,如今还有加重的趋势。
不仅如此,由于小朋友的语言障碍长期存在,因此幼儿园里几乎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一起玩,这就导致莫女士的孩子养成了一种自卑、怯懦,但有时又莫名暴躁的性格,把家里折腾的可谓鸡飞狗跳。
谈到孩子的语言问题时,包括莫女士在内的一家人都表示非常后悔,如果当初采纳了医生的建议,说不准孩子的语言问题早就恢复了。一想到这里,莫女士本人就有些悔不当初。
拒绝等待!让语言矫正参与进来
通过早期干预,让孩子在关键时期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帮助他们克服语言障碍,解决因语言障碍而引起的其他问题。
此外,早期干预还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支持他们孩子的语言发展。家长可以通过咨询语言矫正师以获得专业的帮助,方便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一起练习和促进语言发展。
这样的家庭支持是早期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孩子在日常环境中得到一致的语言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