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网站!咨询热线:400-0585-968

关注我们:

*必填

*必填

语音障碍

  • 李同学  【口吃】

    2分钟前
  • 韩同学  【隐裂】

    5分钟前
  • 张同学  【口吃】

    10分钟前
  • 王同学  【发育迟缓】

    12分钟前
  • 李同学  【口吃】

    12分钟前
  • 吕同学  【听力障碍】

    16分钟前
  • 施同学  【口吃】

    1分钟前
  • 顾同学  【口吃】

    刚刚
  • 孟同学  【构音障碍】

    2小时前
  • 洪同学  【社交恐惧】

    24分钟前
  • 苗同学  【构音障碍】

    33分钟前
  • 谢同学  【口吃】

    2小时前
  • 各地中心

  • 推荐专家

  • 优惠信息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孩子不听话,也许不是性格原因,有可能是因为

 

从孩子出生的那刻起,父母就在一直担忧孩子的健康状况,奶粉要喝最好的,作为母乳的来源——母亲的饮食水平也随之提高了。等到孩子长大一点开始会说话了,家长又开始担心起宝贝的语言发育了,早点说话、能多说一点是每位父母的夙愿。

随着身体的发育趋于平稳,能说会道、活蹦乱跳的宝贝又要进入幼儿园开始系统性学习了。可这个时候,有一件事着实让父母头痛——孩子不听话。你说东,他到西;你逗狗,他捉鸡,总是跟你对着干。批评好几次也不管用,即使忍不住出手教训一下,爷爷奶奶还要拦着。孩子有恃无恐,依然我行我素,在外忙碌一天的父母真的是有苦难言。

 

孩子不听话,也许不是性格原因,有可能是因为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有时孩子对父母指令的充耳不闻也许不是性格问题,也不是过度宠溺的后果,而是另有缘由?如果我说可能是因为孩子听不清你说的话,甚至完全听不见分贝过低的声音呢?不要怀疑小编说的话,这种情况是完全存在的。

孩子为啥听不清家长的话呢?原因无他,一定是听力障碍作祟。我国有听力障碍人群2057万,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七岁以下听障儿童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听障儿童3万余名。这里所说的听力障碍并不是指完全听不见,而是包括轻度到极重度所有程度的人群。

听力障碍儿童并不是全都听不见,有些孩子能听到声音,但分贝较低的声音是听不清的;有些孩子只能听见分贝较高的声音,有时父母在不远处喊他的名字,他都是无动于衷的;还有些孩子则是几乎听不到声音,即使趴在耳边大喊,在他们听来也如同蚊子叫。

孩子不听话,也许不是性格原因,有可能是因为

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先别着急,首先回忆一下孩子的新生儿检查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再回忆一下宝贝开口说话的时间晚没晚,如果晚于同龄人半年以上才说话,那就说明语言发育确实出现了纰漏。最后,家长可以做一两个小测试,观察孩子的听觉状态如何。

一般来说,听力障碍给孩子带来的是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而这两类语言问题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孩子身上,这是需要家长十分注意的。听力障碍儿童由于长期听不清语言,对语言的敏感度绝对不像健听儿童一样高,甚至会出现4岁仍然听不懂复杂指令的情况。

语后聋的情况还好,尤其是语前聋儿童在语言矫正上更是需要父母的关注。语后聋儿童起码在语言理解上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而语前聋从根本就在语言发育上有极其明显的滞后。但是语前聋的症状是可以在医院的检查中检测出来并及时干预的,而语后聋由于是后天原因导致的听力障碍,非常容易被父母忽视,以为孩子是因为不听话、性格不良而故意为之的。

 

孩子不听话,也许不是性格原因,有可能是因为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对听力障碍人士的关注并不到位,尤其是未成年听力障碍人群。我们对他们的需求也不及时回应,听障患者自己好像也适应了这个并不适应他们存在的社会。无论是无知者还是网络上的键盘侠,一些人总在说“我们平时也没见到多少‘聋子’,他们作为少数群体本就不该占用社会资源。”

看不见不代表不存在,听障患者之所以不经常在外走动,一是因为基础设施并不会给他们带来便利,二是他们经常遭受别人的白眼。如果我们施以援手,并给予足够的爱心和耐心,社会是不是会美得多?

温馨提示:如有疑问,可免费咨询在线专家,或拨打24小时热线:400-0585-968,我们会从专业的角度认真解答。此外,您也可以网上预约报名!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扫描微信二维码到手机

扫描微信二维码到手机

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微信公众号: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是搜索“清语语言矫正机构”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您可以通过微信自带的扫描二维码功能,直接扫描左侧的二维码图像关注我们。

总部地址

天津市和平区四平西道11号福星大厦A座【查看交通图】

咨询时间:7x24小时

版权:Copyright © 2002-2023 杨清语语言教育 版权所有备案号:津ICP备17000123号-1

手机随时咨询

方便快捷

更有优惠时时享

微信搜索【YQYKF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