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网站!咨询热线:400-0585-968
在文章后台,小编总是会收到很多家长的咨询,比如“老师您好,我们家孩子是听障儿童,但现在已经佩戴上助听器了,能做这方面的语言训练吗?”还有这样的“老师您好,我们家孩子是重度的听力障碍,现在还有矫正成功的机会吗?”类似这样的问题,隔三差五都会收到。
从这些问题中小编能感受到各位父母对于孩子的殷切希望,他们不愿意放过任何一点能够让孩子语言恢复的可能性。但今天却不得不给大家泼冷水,听障儿童缺失的语言虽然能矫正,但并非所有孩子都可以恢复语言。因为语言的形成,与听力有着非常直接的联系。
大多数人对于听力障碍的认识是怎样的?是听不见声音,还是说不出话?亦或者是既听不见声音又说不出话?恐怕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第一个选项和第三个选项。而这,恰恰是对听力障碍最大的误解之一。尽管这个问题都已经解释过很多次,但每次看到网上关于“聋哑儿童”的讨论,小编就忍不住再解释一次。
首先我们要知道听力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感知声源-接收声音信息-经过耳道-大脑转译-重新编译-理解和表达。声音的直接获得决定于听力的好与坏,这就是区分听障儿童和正常的主要标志。但很多人不知道,儿童的语言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听力的获得。
为什么一提到听障儿童就会想到“聋哑儿童”这个词,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旦听力受损,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就会受到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迟滞。
以前我们机构也来过许多听障儿童,其中有些儿童虽然是轻度听力损伤,但未曾佩戴助听器的他们还是难以听清完整字音。至于说话表达,更是无从谈起。
世卫组织于201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患有听力障碍的人数位于世界首列,高达3000万,其中约有20万的患者不足7岁,并以每年3万人的数量激增。因此,我们对离不开的耳朵的健康情况需要重视起来。
而2021年的数据显示,在2050年,全球将有四分之一的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伤,其中儿童的数量占据其中的十五分之一。
听障儿童与听障成人,将相当于听力障碍中的两个分类,前者是语前聋,后者则是语后聋。看起来只是一字之差,实际上却决定了孩子未来面对生活的能力。语前聋基本上是先天性的听力损伤和一岁前药物感染等原因导致,这些孩子尚未真正开口说话,便失去了与世界对话的能力。
语后聋从字面意义理解就知道这是儿童或成人在获得完整语言表达后逐渐丧失听力的问题。的确很不幸,但相比较于语前聋儿童来说,他们又相当幸运。
但是,我们可不能认为听力障碍只会造成语言和听力的丧失。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孤寂的世界会对他们的性格和心理产生诸多影响,例如自卑、狂躁、怯懦以及敏感等等。这些情绪,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们。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听障儿童都可以在矫正后拥有语言能力?很不幸,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如此幸运。重度或极重度以上的听障儿童,目前尚无完整的语言恢复手段,即便从他们出生后埋入人工耳蜗,他们的语言最多局限于日常的交流,且多为短句。
但轻中度的听障儿童,可以在三岁前通过佩戴助听器,接受语言矫正训练的方式一点点恢复自己的语言能力。一般来说,大部分轻中度听障儿童在长期训练后基本上可以掌握同龄儿童95%左右的常用词汇、语法等语言基础。
不过,在语言恢复训练过程中也要注意这些方面:
1.相似字音的辨析,听障儿童极容易混淆相似字音;
2.发音不准确或无语言能力,这就需要重建他们的语言体系;
3.音调异常,对舌尖音的把握不准确,爆破音难以正常发音等等。
不仅如此,一般来说,语言矫正训练要在助听器开机后两周内左右开始,时间太早,容易造成耳道积液,时间太晚,孩子错误的发音习惯难以改正,在后期需要用到更多的时间去纠正。
当孩子一天天成长,我们不能看着他只能孤零零一个人待在房间,用羡慕的眼神看着外面活泼的孩子。我们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主动出门,与其他的孩子主动交流,让他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伙伴以及社交圈子。
[新闻中心]的相关热点
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手机版网站: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如果您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在电脑聊天,您可以通过二维码功能,直接微信或拨打电话跟我们沟通。
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微信公众号: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是搜索“清语语言矫正机构”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您可以通过微信自带的扫描二维码功能,直接扫描左侧的二维码图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