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网站!咨询热线:400-0585-968
手机、电脑、平板等各种电子产品构成了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东西,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过手里拿着手机不放的经历。在以往的大众认知中,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会影响到孩子的视力,导致孩子的视力下降。但很多人不知道,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还会造成语言发育迟缓的出现。
在南通妇幼保健院的一项研究中,专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于2019年1—12月,采用 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病例组(语言发育迟缓)54名儿童、对照组(发育正常)56名儿童进行发育评估,全体儿童年龄范围1-5岁。使用自拟调查问卷“儿童早期视屏暴露情况调查表”对所有参与调查的儿童的主要抚养人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儿童每日观看手机、iPad 的时间≥30min/d,是语言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OR=2.431,P<0.01),而儿童观看电视的时间≥30min/d与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
从《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的《早期视屏暴露对儿童语言发育的影响研究》这篇论文来看,在早期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视屏作为一种常见的接触对象,对孩子的语言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这也难怪那些年从父母到社会对电子产品都在喊打喊杀,原因居然在这里。
然而,尽管不少父母喊着要拒绝给孩子提供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可当他们一回到家,还是会下意识地将手机扔给孩子,让他自己玩耍。这种矛盾的行为,屡屡出现在不少语迟儿童的家庭中,成为一个无解的难题。
首先大家都清楚,语言来自于许多方面,比如听力获取到的环境信息、语言信息等等,还来自于视力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动态信息转录以及儿童本身的理解和交流等方面。这些方面从自身出发是单一的信息源,但如果综合来看,就会构成儿童语言的全方位信息源。
如果听力出现问题,就会出现听力障碍,而视力观察出现问题,就会失明。可视屏的频繁接触,不止影响着孩子听力、视力,还影响着孩子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假如孩子接触时间过长,视屏的动态画面和诱导性的音频会让孩子“上瘾”,从而干扰孩子对于语言的正常获取。
其次,视屏内容看似丰富多彩,实际上却在大数据下陷入了“信息茧房”。父母们都大概率都玩过短视频,知道有些视频看得多了,软件会不断推送相同类型的视频。作为成年人,我们都难免陷入这样的“信息茧房”,导致对事物的认知出现偏差,而作为不具备完整体系的儿童,他们无法去拒绝这些东西。
在语言发育迟缓危险因素中有这样一条:儿童长时间单一接触特定信息源,就会造成语言的迟缓和落后,影响其理解与表达能力。
1.拒绝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
同样都是电子产品,为什么在有的家庭能成为父母教导孩子的好帮手,而在有的家庭会成为语言问题频繁的“凶手”?归根结底,还是家长们没有正确认识到电子产品的利弊,因此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法。避免语言发育迟缓的出现,家长们应该意识到,你们需要拒绝过度使用电子产品,而并非不使用电子产品。
至少,在教导孩子说话发音的时候,自己那早就忘得一干二净的拼音总得要用到手机去查一下吧。
2.双语有用,但不能太早
这两年关于双语教育的话题层出不穷,有些家长认为双语有助于孩子开拓视野,以后可以接触到很多比较国际化的东西。但也有些家长觉得双语可能会耽误孩子母语的学习,以后容易出问题。其实,双语教育得注意时间,三岁前后往往会呈现不同的效果。
三岁前的双语教育,很可能成为语言发育迟缓出现的重要因素,因为它抑制了母语的生成。而三岁后的双语教育,既有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还能开发孩子的智力,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最近几年语迟儿童的发生率呈现明显提高的态势,福建地区的数据显示,语迟儿童平均发生率在9%左右,有些地区甚至已经到了12%,而这个数据,12年为4%-6%。因此,语言发育迟缓已经成为影响新生儿和幼童的一个大问题,需要全社会行动起来。
作为父母,我们不仅要避免语言发育迟缓的出现,还要认识到语言发育迟缓的严重性。当语言发育迟缓出现后,我们才能及时发现,避免语迟对孩子造成更大的影响。
[新闻中心]的相关热点
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手机版网站: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如果您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在电脑聊天,您可以通过二维码功能,直接微信或拨打电话跟我们沟通。
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微信公众号: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是搜索“清语语言矫正机构”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您可以通过微信自带的扫描二维码功能,直接扫描左侧的二维码图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