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网站!咨询热线:400-0585-968
我国地大物博,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区人民平时说的方言也是千差万别。前两年有一段时间受到关注的浙江沿海地区的方言,就是这样的特点。哪怕两座城市只隔着不到100公里,互相听不懂对方说话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连掌握同一种官话的不同城市都是如此,就更不用说相距千里的南北方了。很多人觉得粤语、闽南语根本就听不懂,其实当地很多老人在听到北方话时也是这样的感受。据说,福建、广东一些地区的老人仍然停留在只能听懂一小部分普通话,也一点不会说的地步。
所以有人很诧异:普通话推广这么多年了,怎么还有这种事情发生呢?问题在于当我们和同乡人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时,根本就用不上普通话,用共同的方言聊天是没有障碍的,况且不是所有人都接受过高等教育。
一些和大城市相比相对落后的小城里,孩子在课堂上用方言回答问题的情况也不算少见。一些父母就有些担心:自己的普通话不合格,害怕孩子从小就在方言环境中长大,要是把口音中一些错误的发音方式固化下来,成大舌头了怎么办呢?
随着全国各地的交通愈发便利,互相远离哪怕两千公里都能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交流。但由于方言的限制,也许一些沟通不能顺利进行,所以普通话的横空出世就极大地解决了交流困难的问题。直到千禧年后,各种普通话培训机构应运而生。
其实,只要接受过学校教育的孩子基本上都能掌握普通话,也许还会带有方言的影子,但已经不耽误和他人进行社交了。我们小时候也都是生长在方言环境中,长大后依然能用普通话交流。
但是,每个地区的方言自有其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特殊性。我们最熟悉的当属粤语,粤语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普通话有着极大的区别,有些当地人即使在发音上趋近于普通话,但一些固化的表达方式却还是会时不时地出现。
一直沉浸于方言环境中,婴幼儿需要从小就矫正其口音吗?在我们看来,单一方言语境并不会对孩子的语言发育造成明显的不良影响,方言中的发音也不能算是构音障碍的表现,更多的是符合本地风俗习惯的表达方式。
如果强行纠正孩子的话,有可能造成孩子语言逻辑的混乱,反而对语言习得弊大于利。我们不如先不去纠正孩子,因为进入学校学习后,普通话的学习是顺其自然的,幼儿时期的过多干预只能适得其反。
构音障碍是指由于生理或发育性因素,与语言相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导致的发音不准、口齿不清。很多方言中的发音看起来应该就是构音障碍的表现,但二者的区别为是否掺杂了地域性和风俗习惯。
方言中的很多发音,比如西北地区的鼻音问题、岭南地区的齿音字和儿化音,单拿出来都可以算构音障碍的症状。可是,在一个特定地区里,这些发音就不能算是语言问题了,而是大家共同接受的习俗化的发音了。
孩子常说方言是否有发音问题,是否需要语言矫正,其实有两个判定的依据:一是发音是否符合现行的普通话发音准则,二是疑似构音障碍的发音是否符合个体所处方言区的风俗习惯。如果二者冲突,第一条一般要服从于第二条。
普通话的普及绝对是好事,它大大地提高了人与人交流的效率,也为人们树立了一个语言表达的共同准则。但是,爸爸妈妈不能迷信于普通话的正确和方言的错误,而是应该分开看,况且孩子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他们早早就会发现了。
虽然大多数人的普通话并不标准,但只要不阻碍社交,就没有大问题。家中曾经有构音障碍儿童的家庭应该会发现,所谓的大舌头其实和单一方言语境关系不大,而是和多方言语境相关。
每种方言都有不同的发音特色,掺和在一起就会让宝宝的发音混乱,唇齿喉舌的位置不知道怎么摆。当父母二人来自相隔较远的方言区时,小编建议要以普通话作为家庭通用语言,否则就容易把大舌头的锅甩给方言了。
[新闻中心]的相关热点
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手机版网站: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如果您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在电脑聊天,您可以通过二维码功能,直接微信或拨打电话跟我们沟通。
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微信公众号: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是搜索“清语语言矫正机构”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您可以通过微信自带的扫描二维码功能,直接扫描左侧的二维码图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