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网站!咨询热线:400-0585-968
首先我们要知道,大约有5%的学龄前儿童会经历口吃。口吃的发生概率比我们预估的要高得多,症状也严重得多。口吃表面上只是一种语言障碍,实则它的继发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
上周日,小编和两个带娃的朋友聚餐。宝宝都是三岁多的光景,在商场里跑来跑去,玩得不亦乐乎。快到饭点了,一个孩子就说:“妈妈,我……我……我……要撒尿!”不一会儿,在餐桌上又说:“妈妈,我想要个……要个……就是那……那个!”“给我……给我……给我……那,那个!”
我看孩子半天说不出来,只能拿手指着水壶比划。我就说:“你是渴了吗?想喝水?”孩子说:“渴……渴了,喝……水!”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就建议朋友带孩子去检查一下,宝宝也3岁多了,结巴成这样很有可能就是真性口吃了。
小朋友的口吃多为阵发性,有时说话特别不利索,有时说话又非常流利。在语言发育阶段,这种情况叫“正常的不流畅”,主要是因为构音器官和大脑的发育不对等引起的。大脑发育快,构音器官发育慢,嘴跟不上脑部活动,说话时自然就会不太流畅了。
一些词汇量丰富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在描述一件事情或对问题作答前,思考的时间往往更长。他们需要在脑海中搜寻更贴切的词汇来进行表达,语言停顿的频次和时间则相应增加。
但是,这只是一种相对稀少的情况,更多的儿童口吃则是因为发育性因素导致的。什么是发育性因素,通俗地说就是除了儿童本身的条件之外的所有外界因素之和,最典型的便是模仿暗示、外界压力、发展不均衡。
模仿暗示指的是当宝宝的生长环境中经常出现口吃患者时,孩子会因为好奇而去模仿口吃者的说话方式。如果家长不及早加以制止,那么口吃症状会在不断重复下愈发严重,最终形成真性口吃。
外界压力比较容易理解,即孩子遭遇重大变故、他人长期的嘲笑、父母老师给予的压力太大时,宝宝会因为不愿面对某些特定的人或场景而慢慢变得不愿说话。即使开口说话了,也是战战兢兢的状态,语言状态是不可能流畅的。
发展不均衡也和家长及家庭环境有关。两三岁的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基础阶段,发音不够成熟、词汇量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当这两者同时出现时,有可能是语言发育迟缓,有可能是口吃,也有可能是构音障碍。
想要解决宝宝的口吃问题,除了语言矫正外,家庭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境。口吃矫正和其他语言障碍不同,要更倾向于心理的疏导和性格养成。口吃儿童的脾气一般都较为急躁,这就要求父母要更有耐心。
1.和孩子做朋友,不要发号施令
口吃矫正的家庭训练最怕的就是家长失去耐心,或者以长辈的姿态强行要求孩子做他们能力达不到的事情。聪明的父母都是先和孩子交朋友,然后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进行训练,这样孩子就不会感到反感或是紧张。
2.倾听和赞美
无论是哪种语言障碍的矫正,对方的倾听都会让孩子感到自信。爸爸妈妈在训练之初要把重点放在孩子说的内容上,而不是方式上。即使宝宝发音有错误,也不要马上打断。在宝宝说对某些词汇或句子时,要适时给予表扬。
3.控制孩子的兴奋度
口吃儿童比普通孩子更容易急躁,也更容易因为小事兴奋起来。孩子的情绪波动更大,口吃产生的概率也越高。家长应该注意控制一下孩子兴奋的程度,给他们提供一个安静、祥和的生活环境,避免因为情绪波动太大导致口吃加重。
4.平等对待,一视同仁
千万不要搞差异对待!否则会加重口吃儿童对自身问题的认知,更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在平时,家长要把宝宝当作普通孩子看待,不能因为口吃的产生就刻意搞差别对待。千万要记住:孩子就是孩子,不是病号,不需要特殊照顾。
口吃的解决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除了语言矫正外尚未有更加科学、有效的解决手段。家庭训练是语言矫正最重要的配合性项目,也是可以单独进行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记住以下几个字就可以了:不打断,先倾听,常赞美,平等看。
[新闻中心]的相关热点
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手机版网站: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如果您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在电脑聊天,您可以通过二维码功能,直接微信或拨打电话跟我们沟通。
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微信公众号: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是搜索“清语语言矫正机构”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您可以通过微信自带的扫描二维码功能,直接扫描左侧的二维码图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