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网站!咨询热线:400-0585-968
在一次直播活动中,著名主持人汪涵和另外两位主持人聊到在这个特殊时期下,各自最近的生活情况,汪涵表示那段时间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怎么哄孩子睡觉。随后聊到关于陪伴的话题时,汪涵说道:“我的儿子都说,他要感谢这个疫情,因为爸爸有时间陪他。”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另外两位主持人不约而同地愣了一下,沉默了好几秒。在汪涵说的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听到两种意思:一是孩子不太会说话,疫情给人们带来了不便,怎么能够感谢它;二是父母缺少陪伴,孩子的心灵会遭受很大的创伤。
有一个词叫空窗期,它本意是指从失恋结束到重新恋爱之间的感情空白阶段。如果把它放到孩子的发育过程中,那么它就从一个中性词变成了贬义词。婴幼儿的发育阶段不应该有空窗期,而是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导。
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空窗期的出现而出现的,尤其是语言发育,更是和家长的引导和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就拿我们机构来说,来咨询和上课的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有一半以上都是因为缺乏充足的家庭语言教育。
语言发育迟缓,是目前最常见的儿童发育性问题之一。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科技的进步,语言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反而从几年前的6%上升到了9%。这不禁让人心生疑问:本该和生活条件呈正相关的问题,为何变成了负相关?
抛开少数因生理疾病导致的语言发育迟缓不谈,如今被谈论最多的就是家庭对孩子语言发育水平的决定作用。语言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项技能,是一种学而知之的能力,需要在出生后经过4年左右的时光才能初步掌握。
婴幼儿在4岁之前的几乎所有时间都是和家庭成员一起度过的,抚养人所采取的育儿策略直接决定了孩子所有层面的发育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孩子未来能达到的高度。所以,抚养人尤其是爸爸妈妈的育儿水平就至关重要。
就像开头汪涵的例子一样,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工作忙碌,极度缺乏家长的陪伴。而缺少了语言刺激的孩子,他们的语言发育进度自然也会受到阻碍,口齿不清、发音不准、表达能力差、理解能力不足等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谈到这个话题,我不禁想起那个大名鼎鼎的“3000万词汇鸿沟”研究。美国两位著名学者曾发起过一项长达3年的跟踪调查,目的在于研究抚养人育儿方式和儿童语言能力发育水平之间的关系。
不出意料,结果显示脑力劳动者家庭中的孩子平均每小时听到的话,要比接受救济过活的家庭中的孩子多出整整310句。累积3年时间下来,二者接收的词汇量差距高达3200万。
也就是说,虽然有些脑力劳动者家庭中的父母工作也相当繁忙,但并没有忽略对孩子的语言教育,这个抚养人的受教育程度有极大关联。所以,不要再拿工作忙没时间为借口了,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
这个调查也说明,孩子之间的差距,并不只是单纯遗传上的或是物质条件上的差距,寒门贵子的例子比比皆是。细节决定成败,我们每天与孩子的互动、对话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像一条条小溪流一样,总有一天能汇聚成大海。
如果孩子有了语言发育迟缓的迹象,或是已经在上语言矫正课了,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努力才能挽回败势呢?
1.满足需求慢半拍
宝宝想要某样东西,或是想干某件事时,一定会寻求父母的帮助。这时,家长不能马上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要慢半拍,引导孩子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便孩子说不出来,爸妈先说孩子再学舌也行。
2.重视玩具的作用
玩具不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的贪玩需求而存在的,也可以成为家长进行语言引导的重要工具。很多玩具寓教于乐,比如卡片、积木等,妈妈可以在陪孩子玩玩具的同时,用语言表述孩子在干的事情,或是用问题引导孩子的下一步动作。
3.切莫忽视同龄人的交流
相对于和成年人互动,宝宝更倾向于和同龄人一起玩耍。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心理年龄也相仿,更容易打成一片。所以,爸爸妈妈要经常带孩子出门放风,扩大孩子的社交圈,有共同语言更容易刺激孩子语言能力的提升。
[新闻中心]的相关热点
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手机版网站: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如果您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在电脑聊天,您可以通过二维码功能,直接微信或拨打电话跟我们沟通。
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微信公众号: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是搜索“清语语言矫正机构”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您可以通过微信自带的扫描二维码功能,直接扫描左侧的二维码图像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