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网站!咨询热线:400-0585-968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口吃患者有超过大约1300万人,其中男女比例是六比一,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患有口吃病的人,在基层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分布,就是在社会的其他阶层,如教师、医生、工程师等以及国家中、高级干部中,也均有口吃语言的声波在传播,并且又都会传给周围的儿童,使后代也染上口吃病症。而中、小学生中的口吃人数更为惊人,大约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二左右。
那么口吃到底是什么?
口吃(俗称“结巴”、“磕巴”)是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言语频繁地与正常流利的人在频率和强度上不同、且非自愿的重复(语音,音节,单词或短语)、停顿、拖长打断。它也包括言语前的反常犹豫或停顿(被口吃者称为“语塞”)和某些语音的拖长(通常为元音)。口吃的许多表现不能被他人观察到;这包括对特定音素(通常为辅音)、字和词的恐惧,对特定情景的恐惧,焦虑,紧张,害羞和言语中“失控”的感觉。它牵涉到遗传、神经生理发育、家庭和社会等诸多方面,是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
导致口吃的原因:
1.遗传因素
已有学者提出某些基因和口吃有关,口吃是一些家族的家族病,但是目前还没有探明这类家族发病到底是源自遗传因素还是源自社会因素。但我们知道的是口吃的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对于小孩子影响是非常大的。
2.语言神经中枢发育不良或神经生理异常
即与发音、对语言理解甚至读书写字有密切关系的神经系统发生障碍。
在学龄前儿童当中,男童口吃的比例是女童的2倍。且女童口吃康复的比例高于男童。在五年级(大约11~12周岁)以后,男女口吃比例增大到4:1。
3.心理原因
如精神紧张、焦虑、应激。精神因素是引起口吃的主要原因。这也是很多成年人小的时候没有口吃,反而长大后出现了口吃病的重要原因。
4.生理疾病
如儿童脑部感染、头部受伤以及患百日咳、麻疹、流感、猩红热等传染病后也易引起口吃。5.模仿和暗示
如任何人在恐惧、紧张、着急、激动、生气时,都可能出现口吃、难发的现象。但是如果对口吃很在意,感到很痛苦,说话前经常有口吃预感,和恐惧感,总是关注口吃,纠结口吃,并且自己尝试过改正,比如练发音等,但不见效果,甚至越改越严重。
由于导致口吃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在后期矫正孩子或者成人口吃问题时,在最开始往往进度和效果并不明显,这是因为错误的发音习惯已经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了,因此矫正初期的效果看起来并不怎么明显,但是随着矫正过程的持续下去,孩子口吃的问题会慢慢减弱,直到能够正常的交流。
[新闻中心]的相关热点
访问杨清语语言矫正手机版网站: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如果您没有时间或不方便在电脑聊天,您可以通过二维码功能,直接微信或拨打电话跟我们沟通。
杨清语语言矫正官方微信公众号:
1.任何有关语言障碍的问题,都可以扫描二维码或者是搜索“清语语言矫正机构”直接跟我们在线专家沟通交流;
2.您可以通过微信自带的扫描二维码功能,直接扫描左侧的二维码图像关注我们。